所在位置: 首页>  党史研究>  专题研究

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021-08-30

毛泽东曾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根据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了精辟阐述:“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没有根据地,游击战争是不能够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的。”东北抗日战争中,杨靖宇暨南满党组织在残酷的对日作战中,也较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先后创建了一些规模不等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些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坚持长期对日作战,起到了重要的依托作用。

南满最早建立的是磐石县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满地区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游击根据地。1932年6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创建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后改编为南满游击队)之后不久,便着手创建了以红石砬子山为中心、方圆几十里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随着南满游击队的发展壮大,根据地也很快由磐西一隅扩大到磐北、磐东地区,进而形成了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建立了代行政权职能的农民协会,成立了反日会、农民自卫队、妇女反日会、少年先锋队等抗日群众团体和群众武装。为支援游击队作战,根据地内还建有兵工厂、医院、被服厂等。

1933年9月,南满游击队扩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不久,日伪当局便对独立师和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实施大讨伐。为避敌锋芒,同时扩大抗日游击区域,发展壮大独立师队伍,中共南满中心县委决定,除留少数部队坚持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斗争外,独立师主力跳出包围圈,向柳河、辉南等县境内发展,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独立师自10月南渡辉发江之后,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创建了金川河里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濛江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

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龙岗山脉中段,金川、柳河、通化、临江、濛江等县交界处,方圆百余里。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濛江县境,方圆也在百里以上。上述两个根据地内建立的群众武装的规模较之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河里根据地成立有下辖六个大队的东边道游击队,并成立了总指挥部。那尔轰根据地也有10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和青年义勇军。这些群众武装平时维护根据地内治安,战时则作为辅助力量,配合独立师作战。根据地内各县、乡、村的党团组织健全,人数发展很快。那尔轰根据地内还成立了乡一级人民政府,形成了不同的职能部门,领导群众开展没收走狗财产,废除苛捐杂税,动员青壮年参军、支前,救治伤病员、筹措粮草等工作,从各方面支援第一军独立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后,仅一年多的时间,部队发展到1600余人,游击作战区域也随之扩大到辽北的兴京、桓仁、本溪、宽甸、清源等县境内。与此同时,第一军又相继开辟了桓仁和兴京交界处、方圆300里的老秃顶子和尚帽子抗日游击根据地。老秃顶子、和尚帽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山高林密,作战回旋余地大,抗联第一军在该地区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达3年之久,给日伪当局以沉重打击。直至1938年6月,第一师师长程斌投敌叛变,老秃顶子、和尚帽子抗日游击根据地才基本丧失。

1938年初,抗联第一军主力500余人在杨靖宇率领下由辽宁境内返回辑安,会同在该地区坚持斗争的抗联第一军第二师一部,以日伪当局正在修建的通化至辑安铁路工程为重点打击目标,开展了长达3个月之久的破袭作战,同时,以老岭山脉为有利依托,打击日伪警所,捣毁“集团部落”,很快又开辟了以辑安东岔为中心的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8月,抗联第一军主力撤离该根据地。

南满地区除了抗联第一军创建的上述根据地以外,还有由抗日义勇军王凤阁部创建的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2年10月辽宁民众自卫军溃散后,王凤阁率领所部返回临江、通化、辑安三县交界的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一带,在险要处修建要塞,分兵驻守。同时,还相继修建了被服厂、枪械修配厂、  粮食加工作坊、油坊等。受在当地活动的抗联的影响,王凤阁注意对部队进行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和支持,王凤阁部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剿灭土匪武装,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帮助群众收种庄稼,形成了良好的军民关系,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的建设。自1932年冬至1937年4月王凤阁被俘就义,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存在了长达5年之久,王凤阁抗日义勇军与日伪军警大小数百战,为坚持南满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应该指出,王凤阁领导创建的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也是吉林境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外的唯一由抗日义勇军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