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党史研究>  人物研究

情洒吉林大地 彰显伟人风范

2021-08-30

2015年6月13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回忆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对吉林关怀和指导的二三事,体现他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高尚品德和谋实事、创实业的求实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殚精竭虑  布局战后吉林

抗日战争胜利后,如何调整战略布局,已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紧迫任务。毛泽东同志在七大讲话中指出:“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调整战略布局的关键是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同志为书记、陈云等同志为委员的中共东北中央局(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赴东北开展工作。从延安和各解放区抽调2万干部、近11万部队和三分之一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挺进东北。为工作方便,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的名誉授予彭真、陈云同志中将军衔。陈云同志于10月15日由沈阳抵达长春。11月3日下午,陈云、彭真(10月底回沈阳)同志再次同机抵长。11月中旬,中共中央北满分局成立后,陈云同志任书记。在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布局吉林党政军机构。

建立吉林党政军领导机构。建立党政领导机构是建立东北根据地的组织保障。陈云同志到长春听取周保中同志和长春市委书记申东黎同志的汇报后,10月25日,东北局批准了陈云同志建立中共吉合地区委员会、东北吉合国民军和吉合行政委员会的提议,周保中同志任吉合区党委书记、吉合国民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吉合行政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亲自参加中共吉合区委会议,决定以长春、吉林、延吉为中心开展工作。根据东北斗争的实际,11月10日,东北局撤销中共吉合地区委员会,成立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隶属于中共北满分局,张启龙同志任书记,同时成立吉林军区,周保中同志任司令员。吉合区党委为成立中共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和吉林军区奠定了基础。

壮大武装力量。壮大武装力量是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军事保障。吉合区党委按照陈云同志的指示,在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各县,扩编国民军2个团。东北局派东北挺进纵队的一部分进入吉林市,到12月中旬,已经发展到8000人。陈云同志强调要发动工人到部队去,同时做好收编改造伪军工作。这些武装力量有力地保障了当时各项工作的完成。

向北满各地输送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陈云同志到长春后,立即电告彭真同志:“目前最感缺少的是干部,如果大部队不能来吉林,必须来一批干部才能支持。”“我在沈阳觉得沈阳人少,现在拿长春来比,沈阳还是‘土豪’,务请抽一些。”陈云同志在吉合区党委第一次会议上,对吉林、延吉等地区的敌情和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和细致分工。东北局先后向吉林市派40多人,协助接收伪满吉林省政权,并向吉林各地输送党政干部100余人。从关内来吉林的干部,陈云同志与他们逐个谈话并分配到位。这些干部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骨干作用。

正如1985年陈云同志同离任的秘书话别时所说:我有过中央根据地的经验,因此,1945年到东北后,兢兢业业工作。正因如此,吉林省在抗战胜利后,很好地建立了领导机关,扩大了武装力量,充实了干部队伍,为掌握政权、建立根据地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勇于担当  坚持南满斗争

1946年10月,国民党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妄图一举消灭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为扭转东北战局,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和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的陈云同志主动请缨去南满,担任中共辽东(南满)分局书记,并兼任辽东军区政委。

11月27日,陈云同志同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同志一起来到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12月中旬,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在前线指挥所七道江开会。与会人员对能否坚持南满意见不一,此时盘踞在安东和通化的敌人正准备向临江进犯,情况紧急,萧劲光同志决定请陈云同志到会,拍板定夺。当时,陈云同志正患感冒。但他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漫天的大风雪,赶了4个小时的路来到七道江,同与会同志作了彻夜长谈。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后,陈云同志形象地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是向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陈云同志循循善诱全面分析了“留”和“撤”的利害关系,说明了坚持南满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他语气坚定地说:我来南满就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坚持南满斗争,你们让我来拍板,拍板就是坚持南满。我们在背靠沙发(指苏联、朝鲜的支援)的形势下前进,虽然是艰苦奋斗地向前进,还是比退到北满最后被敌人打出国境再打回来合算。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人也不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陈云同志的话虽不多,但落锤定音,最后,会议确定了坚持南满,“巩固长白山区,坚持敌后三大块”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密切配合,外线与内线作战、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在此后4次保卫临江战役的日子里,陈云同志始终与南满的将士们同呼吸,共命运。为补充主力部队兵员不足,他把自己的警卫班送到前线。即使是在患感冒发烧时,也没离开过他指挥战斗的电话机和地图半步。在第4次临江战役开始前,他在临江主持召开了分局和军直干部会议,重申了坚持南满的方针,陈云同志在逐一征求大家没有意见的情况下,他一拍桌子,风趣地说:“我们学上海交易所的规矩,成交了。”

历史证明,陈云同志七道江会议上的讲话和第4次保卫临江战役前的“一拍”,是关键时刻的决定性决策,也是决胜全局的一步好棋。之后,我军胜利地进行了四保临江战役,使蒋介石“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化为泡影,扭转了南满危局,为战略反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坚持南满斗争的胜利,是陈云同志勇于担当、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表现,是解放战争史上闪光的一页。

周密决策  圆梦汽车摇篮

从1953年到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迈开了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伐,标志着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中国汽车工业应运而生。陈云同志是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重工业部部长(兼任)。一五期间,中共中央授权中财委党组为审核批准各地新上项目的负责机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非常落后,连一台拖拉机都造不出来。194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出访苏联时参观了那里的斯大林汽车厂,他对身边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于是,他与周恩来同志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商定由苏联帮助我国建设一个汽车制造厂。1950年3月,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起了催生作用。

汽车制造厂的厂址选择,就是陈云同志多方论证的结果。1950年12月,苏联派两位汽车专家到北京,协助中国建设汽车工厂,翌年一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由陈云同志主持,听取了重工业部关于建设汽车厂的汇报,在综合分析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建设目标同意苏方意见,即年产3万辆吉斯150型载重汽车;厂址选在东北,在四平至长春之间选择;建设开始期定为1953年,一次建成;协作配套问题由有关部门解决。”经过陈云同志决定后,中苏专家选定在长春孟家屯建汽车厂。针对当时汽车厂选址在北京、石家庄、西安、太原之说,后来陈云同志说:这些根本不对头,如果这个汽车厂的全年产量是3万辆,电力就需要2.4万千瓦,西安只有9000千瓦,光修电站就需要几年时间,还需要钢铁,一年要20几万吨,而石景山钢铁厂生产这么多钢铁,要在5年或者6年以后。木材要2万立方米,在西北砍木头,山都要砍光。还有运输问题,每年的运输量是100万吨,而西安到潼关铁路的运输量不超过200万吨。正是由于陈云同志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辩证的思维方法,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举行开工典礼,3年后组装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完成了党中央下达的3年建厂的任务,结束了我国没有汽车的历史。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1年后,陈云同志于1957年10月18日来到第一汽车制造厂视察。当他看到祖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欣欣向荣的景象时,那神情,就像父亲看到长大成人的孩子一样,非常高兴。这其中印证了陈云同志多次讲到的,他办事情,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问题的做事风格。

陈云同志在吉林的做人准则、成事之要、为政之道已成为吉林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省正处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与风险同在,机遇与压力并存,只有学习和弘扬陈云同志严以律己、严以用权的高尚品德和谋实事、创实业的求实精神,勇于担当,脚踏实地,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是总书记对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德和求实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按照这样的要求和标准,努力做一名好干部。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